第一百四十五章:人才(1/5)

梁耀拿起《圣经》的中文译本,对威利斯和艾约瑟说道。

“我希望往后你们教出来的学生,都能够看得懂英文版的《圣经》。”

“您放心,福汉会的教育水平向来很高,大清国的第一位美利坚大学生容闳和第一位大英帝国大学生黄宽就是本会教授出来的优秀学生。

我这次还从上海、福州、厦门的教会学校以及香港的马礼逊学校挑选出了45名优秀学生,他们很有希望考上美利坚的大学,我希望您能够资助他们读完大学。”

提起容闳和黄宽,    威利斯的骄傲之情跃然纸上。

“我曾经是容闳和黄宽的英文老师,这两位优秀的学生是我一生的骄傲,他们和您一样也都是香山县人,香山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不可否认,容闳和黄宽的能够考上耶鲁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和这些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有很大的关系。

但威利斯显然把另一个人,也就是布朗牧师的功劳给选择性忽略了。

是布朗牧师将容闳、黄宽、黄胜三人带到了美利坚,    帮助他们接受完了最后的高级中学课程。

至于马礼逊学校,则是在中国设立的第一所正规教会学校,其前身是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伯特·马礼逊和其助手米怜在马六甲(新加坡)所设立的英华书院。

该书院在鸦片战争后迁至香港,    为了纪念伯特·马礼逊更名为马礼逊学堂,当地中国人则习惯称之为马礼逊西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