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乐池理论(2/3)

“好,那就这样去做。罗纳德也在吗?我和他说两句。”芭芭拉在电话里很直接。

“芭芭拉,你好。对对,是小乔治的灵感,他对竞选的直觉很好。我们在纽约的年轻人都喜欢他。”

听到罗纳德在母亲面前夸奖自己,小乔治激动地脸都红了。自己很少被芭芭拉看重,看来这次来纽约找罗纳德合作,确实是明智的选择,自己老娘对罗纳德可是很喜欢的。

“干的好!”罗杰·艾尔斯对罗纳德竖起大拇指,这个人有点水平,并不是全靠幸运。

“和你工作很愉快。”罗纳德上前和艾尔斯握手,虽然这个人有点恃才傲物,但是他说的那个“乐池定律”,确实很有启发。自己得好好研究研究,看看怎么用在电影的营销上。

“你会给我父亲拍摄广告吗?罗纳德?”小乔治看着罗纳德,眼巴巴地想让他继续给父亲营造形象,在母亲芭芭拉面前再给自己加分。

罗纳德心想这么简单的广告片,根本不用自己出马。但是对方是个外行,不懂这些,一定以为自己操刀才是最好的。如果罗纳德不同意的话,说不定这个公子哥,还会生出一些其他的想法。

不过罗纳德早有准备,“我有个更好的人选,乔治。这个形象广告,类似个人纪录片,我找到了个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给你父亲拍摄。”

“哦噢?是谁?能请到奥斯卡奖得主?”果然,小乔治的眼睛里放出了光芒,罗纳德还真的给力啊,出手就是奥斯卡奖得主。可不是么,老乔治的从军经历非常传奇,这个个人广告其实和一个超短的纪录片差不多。

“他叫埃米尔·阿多利诺,是我白日梦公司除我之外,第一位签约导演。1983年他的纪录片就拿了奥斯卡。”

罗纳德把在“辣身舞”里当自己助理的埃米尔推了出来,来负责这个竞选广告的拍摄。

“那可是很厉害的人才。”罗杰·艾尔斯当然知道罗纳德的花招,但是他也不会傻到去戳穿,“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是非常难得的荣誉,和一般的电影有导演,编剧,剪辑奖不一样,最佳纪录片只有一个人,就是导演。这人是个全才。”

“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罗纳德。”小乔治听艾尔斯这么一夸,真以为这个埃米尔·阿多利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连忙上来感谢。

“你们拍好了广告,就等着我这里的消息,等到罗伯特森说谎的证据一到手,我们就全力出击。”罗杰·艾尔斯把带血的手帕往兜里一揣,和大家告别。

……

“你打算怎么拍我们的副统领?”罗纳德对房间里的埃米尔·阿多利诺问道。他来到了纽约,准备和罗纳德讨论以后,去华盛顿dc,给副统领拍摄纪录片式竞选广告。

“我打算用好来坞拍加里·库柏的用光来拍他,这两人的脸部线条和身高有类似之处。”

埃米尔·阿多利诺胸有成竹。罗纳德这次给了他一个机会,这次的竞选广告能让大家都满意的话,接下来就让他挑选剧本,开拍自己的电影。

“哈哈哈,说得对。”罗纳德笑得很高兴,这样的拍摄手法,再加上副统领传奇性的在日军的残暴下,被上帝护佑般的脱险经历,不得让女性选民像看加里·库柏的电影一样,传起口碑来?

“你拍副统领的广告之前,先帮我拍几个‘月色撩人’的明星营销视频,我这里正好需要一个纪录片人才。正好他们都在纽约,也就是半天的事情。”

罗纳德接受了电影营销专家,迈克尔·格雷的建议。给“月色撩人”的几个主要演员,雪儿,尼古拉斯·凯奇,奥林匹亚·杜卡基斯等人,都拍上一段对电影的评论。

然后和一个三分钟的预告片,再加上一些幕后的花絮镜头,一起剪进一个录像带里。到时候,就把这份录像带大量分发给导演工会会员,影评人,和电影院的小老板们,劝说他们增加放映渠道,并且在奥斯卡提名里给罗纳德一点支持。

“没问题”,埃米尔·阿多利诺把材料放进了包里,就开始计划罗纳德的营销计划。明年就可以拍自己的电影了,现在的他充满斗志。

“这是我画得一些情节镜头。”埃米尔·阿多利诺把自己画得几张画稿递给罗纳德,请他审阅。

“非常好”,罗纳德看了几张,就知道对方做了很好的准备,剩下的他也不准备看了,相信他的能力。

“我的方法一定会成功的。用这这种视频加上海报组合的电子营销包,去和其他电影的纸质宣传材料加几张照片竞争,简直是大人欺负小孩子。”也从洛杉矶特地赶来的迈克尔·格雷,见自己的创新主张,被罗纳德全盘采用,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很多好来坞的电影公司,都不信任这种创新的做法。大量只会照抄老资料的营销人员,也不想让他这种创新的手法真的在好来坞掀起改革。否则他们里很多不会新的技能的老人,只能努力学习新知识,否则就是提前退休或者被辞退。

如果罗纳德的这部“月色撩人”,在自己新的营销方法的加持下,能够取得突破,迈克尔·格雷觉得自己的新公司,也会生意不断吧。

“很对。孔夫子就曾经说过,在敌人进入战场之前,我们就已经赢定了。”罗纳德对这种方法也抱有很大的希望。

不过听了资深的电视和竞选专家罗杰·艾尔斯的“乐池理论”,罗纳德想在这个营销计划里面,在加进一些元素,让看到广告的观众,也会掀起对电影的强大兴趣。

“你们说,我这部‘月色撩人’,那个演员的八卦,会引起观众的热度?”

罗纳德想了一遍“月色撩人”的演员阵容,然后看向了在场的几个人。除了导演埃米尔和营销顾问格雷,还有罗纳德的经纪人理查德,以及专门来准备“月色撩人”的营销食物的总经理艾迪。

“雪儿吧。除了她,其他人都没有足够多的知名度。”理查德对好来坞的这些人的明星位置非常清楚。尼古拉斯·凯奇有一些观众认识,但是还谈不上有很多粉丝。

而奥林匹亚·杜卡斯基为首的百老汇帮,则名气局限在纽约很小的一个戏剧圈子里,上电视新闻,还得配上背景介绍才能认识。

只有雪儿,作为电影演员虽然只拿过一个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但是她作为歌手的名气可大得多,有很多人从小就是听她的歌长大的。

“我有点担心雪儿现在的粉丝还多不多?她的新唱片好像卖的不好。那些她最火的歌,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她和前夫桑尼·波诺合唱的。

“这样啊,如果你对雪儿的知名度有疑惑,不妨试试emascore公司,推出的新业务。”艾迪想起了一件事情。

“什么新业务?”

“就是衡量一个明星在路人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他们会随机在全国的各个地方抽样观众,请他们回忆明星的代表作,然后问他们是否会因为明星出演,就去看他或者她的电影。”理查德抢着回答。

“怎么,这个业务很有名吗?”罗纳德在来纽约之前,好像没听到这个新业务过。

“臭名昭着,caa的明星对这个评估恨之入骨。”理查德笑这解释。

这个评价比较客观,问得是很确定的问题,比如会不会因为某个明星而去看他的新电影。

和营销行业里用了二十年的,传统q评分体系完全不一样。q分是用主观的评分,来评价一个明星的知名度。调查员让路人给某个明星评分,从非常着名,到很不着名,分成五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