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明朝火器沿革(4/5)

依据当时西方同类型火炮数据,“宁远之战”所用的这一批红夷大炮,有效射程都为一里路以上,最大射程不到三里路。后来,“红夷大炮”又经过不断改进,使平均有效射程达到三里,最大射程到了五里多。

其中,多数的红夷大炮的炮身长度在一丈左右,口径为三、四寸,但重量却在2000斤以上,为铁铸。

而“万人敌”则是一种大型爆炸和燃烧式武器,重约80斤。按《天工开物》的记载,“万人敌”出现时间应当在“天启”末至“崇祯”初。为了安全搬运,此物一般为木框内装“泥壳炸弹”,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

所谓“泥壳炸弹”就是将黑火药与石块、瓦片等装进陶罐中,点燃“导火线”后用投石机远远抛出伤敌。另外,有用棉被内卷或稻草包裹的大型陶罐、坛子、瓦缸等塞满黑火药和石块、石灰、瓦片,名“万人敌”。

也有说法认为这种火器是用泥制成的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圆球,晾干后装填火药,并掺入有毒物质。当敌人攻城时,点燃引信,抛到城下,火焰会四面喷射,并不断旋转,烧灼敌军,但威力远不如爆炸了。

因为“万人敌”制作简单,取材又方便,因此很有杀伤力。当这些燃烧性武器被明军投掷下去,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剧烈燃烧,“万人敌”燃烧罐剧烈爆炸,开始四处飘散,杀伤力非常强,让后金大军屡屡吃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